這幾年「好人」這個詞,似乎越來越有褒貶參半的意味。
⠀⠀
這個詞的正面意涵可能包括一個人有助人之心、願意與人分享、為人正直之餘可能還喜歡帶給身邊的人正面影響。但負面的意涵則可能隱涉一個人沒有界限、容易被人佔便宜、嚴重一點就變「濫好人」。
⠀⠀
在我帶領的工作坊中,會給學員們做一個性格優勢測驗,測驗的是學員們性格中突出的特質。團隊就特別注意到,當學員們發現自己突出的特質中有「仁慈」這類的詞,臉色都會出現五味雜陳的表情。多少有種:「仁慈能幹嘛?」的想法,甚至有些人會想:「對別人仁慈,不就是對自己殘忍?」
⠀⠀
所以,這一集Podcast中,我特別想來聊聊「利他」和「利己」這之間的權衡,並且提供一些方法關於內心界線、以及成為一個「有效給予者」的。畢竟,我們可以選擇成為一個願意給予、分享的人,但我們無法確保人生中永遠不會遇到如黑洞般掠奪我們精神能量的人,這時,透過一些方法,我們才能確保自己不會不知不覺中、付出超過自己所能負荷。
⠀⠀
很多人會感覺自己能量枯竭,有時也和設立界限的議題有關。如果你也有能量枯竭的議題,除了收聽這集Podcast,也歡迎把握最後兩天能參與我的線上講座《能量耗竭——用心理學擺脫生活中的無力感》的機會 ➡ https://lihi1.com/zfgKt